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本就将人们的生活震的天翻地覆,震后迟迟不见救援更是令人有种无助的绝望。
此时旅家旅馆的遗址上聚集着北川灾区里唯有的外来者,这群穿着黑色隔离服的人在北川地震的当夜就赶到了这里。为首的是帝都地质大学地震专业的首席专家孟天祥,这位年过七十的老教授为地震事业奉献了一生。
本来可以准确的预测地震一直是国内,乃至国际专家学者一直努力的方向。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华夏的唐古县地震吸引了国内地震界的巨大关注,甚至掀翻了以往的一些研究成果。
“地震伴生生物”这一名词就是孟天祥教授最先提出的,唐古县地震疑点重重,直到现在仍有些疑点还没被解决。
当时去唐古县考察的带队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先生,名叫郑喜,是一位早期留美学生,建国后归来报效祖国。去的路上老先生就对几位学生讲起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因为这几位学生都是临时被国家分配过来的,都是空有一番热情,但是专业知识所知甚少。
在车上,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问郑喜教授,“老师,这地震发生过后,最缺的不是救援队伍吗,咱们现在去是做什么?”
郑喜教授白了他一眼,“天祥啊,你最好问,这是你的优点。但是你的专业知识掌握太少,我们在震后要做的是估计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地质变动。”老先生有些得意,“这前两项只要是个认字的人就能做,但是这最后一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