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科幻灵异 > 太河城 > 第1章 谢福英

第1章 谢福英(2/2)

龙辇卷上天空,消失的无影无踪,长安城内一片狼藉,那一次风灾,长安城消失了近80%的人口,长安皇家藏书阁中历代珍藏的文献典籍也在此次风灾中消失殆尽。后来皇太孙杨浩即位后,从神州各地不断迁民到长安填补人口,并礼失求诸野,从神州各地乃至海外番邦收集存留的古典文献运往长安,珍藏在长安新建的皇家藏书阁中,有些孤本找不到,朝廷便向天下公告寻求博学之士靠记忆重新书写整理,此时涌现的博学之士尤以太河籍学士人数最多,贡献最大。经过近100年的发展,长安城的人口才慢慢恢复,藏书阁中的文献典籍也才初具规模,那次风灾,还带来了另一个更大的变化:神州的山川河流开始变道!由此,也改变了神州原有的地理。所以后来福英读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径注》时,发现里面所描述的山川位置与她随父亲游览时所见山川有所不同,后来问过父亲才明白是500年前的那次风灾所致。而福英8岁那年遭遇的风灾虽危害小于500年前的那次风灾,但却让她小小年纪成为孤儿,朝廷感念她父亲为相时的清廉与贡献,派人护送她回到她的故乡太河金潭,嘱咐她叔父抚养,并指定太河府每月定时送银两到谢宅供福英成长之用,直至她chéng rén出嫁后为止。

    金潭村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小村庄,金潭村乃至整个太和城及其周边几千年来都是安静祥和的,几乎没有天灾**,这是一个上天眷顾的地方。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这是因为这片平原地区的地壳比较薄,所以很少发生灾难,但也正因为地壳薄,所以这片平原永远出不了一统天下的天子,只能出良相和皇后。福英从8岁那年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迄今为止已沿着河岸来来回回放了6年的鸭子了,她从长辈,邻居,领村的村民口中听了无数太河良相得故事,当然,也包括她父亲的故事,可是却从未听到过太河何时出过什么皇后,“看来传说也未必100%的靠谱”福英望着水中游来游去的鸭子,对这个太河出皇后的传说生出疑虑。河岸边不远处有一个大概600平米的水潭,这便是金潭村名字的来源。福英的鸭子在河岸边的草地上找食后,便会跑水潭中游玩一会,这个时候是福英最放松的时候,她把竹篙插在水潭旁,然后拿出她怀中的<<水经注>>看的津津有味此时如果是雨后,方圆几百里内的人们便能看到那条在竹篙上迎风飘扬的裤子

    福英自从8岁回到家乡太河后,便与叔父婶婶住在谢家四合院里,叔叔谢铨是个秀才,在12岁中秀才后,文曲星便再也没有光顾过他,年年参加科举,年年落榜,而立之年后,他便对仕途渐渐的淡了心,再加上福英的堂弟堂妹相继出生,家中负担变重,虽然福英来了之后每月官府有给银两,但家中还是日渐困顿,于是他便在村里当私塾先生,贴补家用。福英作为哥哥的唯一血脉,叔叔婶婶对她自然也是关心疼爱,无奈家境如此,且福英经历家中巨变后,心智比同年人更为成熟懂事,于是主动提出要跟婶婶提出要干活补贴家用,叔叔婶婶不忍心让她干重体力活,便买了一些鸭子,让她每天去放鸭子,平时可以卖鸭蛋补贴家用,年底的时候可以将养了快一年的肥鸭卖给别人当年货。于是第一年,给了她20只小鸭子,福英将这20只小鸭子放养的非常好;第二年给了她50只小鸭子,结果她依旧放养的非常好;第三年给了她100只。。。到第六年的今天,增加到了500只,福英仍然将鸭子放养的非常好。谢家是典型的耕读世家,虽不富裕,但藏书颇多,谢家四合院的西厢房便是藏书房,每次福英出门放鸭之前,她都要去西厢房取一本书,带去放鸭的时候看,其中她最喜爱的便是她8岁之前就看过的《水经注》,那本书有她童年时与父母一起游览山河时的记忆,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渐渐模糊;透过那本书,她还可以看到500年前神州山川河流未被改道时的原貌。就这样,伴随着书籍,鸭子和她那时不时在竹篙上迎风飘扬的裤子,福英从一个8岁的相府小千金慢慢变成了一个14岁的纯朴村姑,只是与其他村姑相比,她漆黑的细长的眼睛更为含神,微笑的时候眼若含星,透着一份书卷气。曾经的相府生活渐渐远离了她的记忆,只有当她偶尔在谢家四合院的门前抚摸着那对抱着小狮子的石狮时,她才会依稀记得当年父母带给她的尊贵和荣耀。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