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属民没有可选择性,中国古代称为编户齐营,后来为误解为“户籍制度”,又被误用到今天反对中国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居民自治的头上。而企业的员工是自由选择的,他人不喜欢,可以挑另外的;他们择业有艰难,企业经营同样会有自已的困难,而且企业迟早总是要破产的,从而为新生的,更有效益的企业让出市场。企业的员工既然是自由择业,就不可以声称自已的择业是被迫的,马克思主义颠倒了这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变成了企业员工的择业是自由的,所以他们是可以任意控告的。逻辑意义上等价于,自由恋爱的婚姻是自由的,所以彼此都可以此为证,控告对方qiáng jiān。
既然企业不是采邑,企业的雇佣员工也不是采邑的属民,对企业员工的利益的诉讼,当然就不能援引中世纪封建时代,针对采邑领主的种种法则。又因为企业的确是脱胎于中世纪的封建,实际上是由私有财产投资人,出钱建企业,得到国家的认可,——今天称为注册;模仿封建领主的样子,资本家就自以为挤进了封建贵族的圈子,(所以当时被称为暴发户),但它事实上就不是采邑!但它又过分地承袭了采邑的一些习惯,表现为过分强调企业劳资双方的,除了契约以外的责任,甚至要求企业的额外社会责任。在采邑封建责任上,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但对于企业就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认为《未来22世纪》不是顺着“通往奴役之路”,重返中世纪的封建时代的话,(因为我们已经假定,连中国也更接受市场经济),那么我们没有理由假定,22世纪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还会更象采邑,而不是自由职业者与投资者的合作关系。
《未来22世纪》的劳动者,仍与今天一样,由企业雇佣者,自由技术职业者及其联盟,以及行会小商业者,三类组成。在社会主义或者封建社会的形态下,公务员和官僚会是第四种职业形态,在中央集权强烈者如中国,公务员的优越地位,甚至在经济环境最优越的情桨叶下,居然还能自已给自已加薪!以至于需要有科举这道门槛,阻止着要过独木桥的千军万马,——今天它的名字叫“高考”!但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公务员只是自由职业者或者被雇佣者中的普通一种。今天的美国,大致就是这种情况。既然我们假定市场经济是《未来22世纪》的主体,**还没有实现,那么就可以按照“远离采邑形态”的方向,设想《未来22世纪》之中,企业雇佣者和自由职业者,以有小商业行会从业者,他们的形态会合而为一;至少前两者会结合。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在今天诸如“国际**”这样的技术联盟,与企业的劳资合作关系之中。由此线索,就可以揭示《未来22世纪》的真实的劳资关系。
这些关系,也是我们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常识。如果不明白这些关系,任何故事情节,就只能成为阴谋和道德的厚黑大赛;可能会有一些读者热衷于其中,但是它不是未来学,也不会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未来世界,有任何启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