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科幻灵异 > 未来22世纪 > 第10章 《》的海洋城市和海洋国家

第10章 《》的海洋城市和海洋国家(2/2)

千多名乘客和船员,tí gòng了舒适的生活空间。假若提高到目前象香港或者东京那样的人口密度的话,它的乘客人数还可以再多一部!而它的排水量,只有四万吨。现代造船技术,可以轻易做出五十万吨以上的船舶,这还是需要动的船。海洋城不需要动,它可以完全不用动力,也没打算移动多远的距离,所以它可以做到几百万吨的排水量。这意味着它的居民人数已经可以达到几十万人。即便如此,继续改善的空间还多得很。既然这些海洋城是不必移动的,弃其量只是飘浮的街区的小范围变动,因此它们不必采用钢铁,至少不必完全是钢铁,而转用更耐海水腐蚀的,更普通的钢筋水泥。看上去的本身,就是一座漂浮的钢筋水泥的大楼。记得有些船,也是钢筋水泥做的吗?

    英国在北海,美国的阿拉斯加的钻井平台,有些高达几百米,有些深入水下上百米,全部是这类钢筋水泥的产物。足够庞大的漂浮城市,也就不再害怕海浪的颠簸,也可以很容易安排机场和海港,以及公园等公共设施。若干大型漂浮建筑,组合成大型的城市,建筑成本就可以降下来了。大型建筑(相当于街区)之间不必有特别的公共交通,不同建筑之间可以轻易通过水上巴士,因此公共交通不成问题。与地面城市不同,海洋城市拥有几乎是无穷扩张的能力,从而更进一步降低成本。

    海洋城市的能源消耗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果不能完成海底电缆的输送,就地的核电站可能是必要的,只是又将涉及到核原料的采得。不过海洋城市的食物不太成问题,除了交通问题以外,海洋城市本身tí gòng了鱼苗养殖的良好场所,因此本身就象是一个大渔场。只要不忌惮吃鱼的话,海洋本身的出产就可以解决食物来源的问题。海洋城市的框架可以在大陆上,或者是成熟的海洋工场上完成,后者正如今天的英美钻井平台在海上船坞的建造。需要进口大量的水泥,不过这难不到大陆上早就已经过剩的水泥工业。

    当海洋城市大量出现后,海洋的主权化和海洋化国家的出现,也就变成了非常现实的政治问题。《未来22世纪》设想未来出现了一系列庞大的海洋城市和海洋国家,如亚特兰蒂斯,波寒东尼亚,龙王岛(中国),太平西尼亚等。《未来22世纪》的世界版图,可能与21世纪非常不同。

    您能想象一下,您到一个漂浮在海洋上的大城市的公园里旅行的情景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