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中的私有财产的逐利。这当然是错误的观念,因为关键不在于私有财产是否愿意逐利,而在于市场经济既然是基于短缺的存在边际的经济,那么逐利者就会面临不赚钱的边际,而停止逐利。因此根本不存在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者所设想的,“永不止遏的逐利,需要政府权力的干预”。情况恰好相反的是,正是由于政府权力,即所谓看得见的手的不当干预,形成了干扰市场经济资源分配的寻租公权,制造了接近权力与远离权力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因为这种贫富差距不是市场造成的,因此市场经济对此无能为力。
简言之,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者,是把自已导致的贫富差距及其他类似的社会问题,归咎于民主和市场经济,从而导致了西社会冲突和分裂的根源。但是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者并非没有同盟军,它们对社会机理的错误理解,在后进社会中存在着广泛的认同者和支持者。如果说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有着抑制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的负面影响的民主和市场因素,在后者社会中就缺乏这样一种抑制因素。因此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导致的内战和冲突,在后进社会中的爆发程度,会远远超过在发达国家的影响。这一条也早就不是幻想,已经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经验教训了。两次世界大战争,正是在相当后进的中国和rì běn之间,在相对美国更后进的欧洲国家之间爆发。而中国和苏联等的马克思主义运动悲剧,也因为中苏的市场经济更为脆弱。
《未来22世纪》西方国家,可能因为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的误导,而重新进入内部社群的冲突状态。其中很大的误区就是,它们滥用了“迁移自由”,而实际上只是希望用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补充福利社会理想中赤字缺口。这是亏本生意,将导致本身的非本土文化的穷人和难民移民的聚集,激化本土社会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欧洲,已经导致了安德列斯的大屠杀,就是这类冲突的一部分。今天美国和英国麻烦未了的反恐战争,根源也是由于穆斯林移民,这些在基督教“迁移自由”调子下进入西方社会的贫困族群,进入到西方社会后,感受到被歧视。华人在西方就没有感受到类似的歧视吗?而美国本土,贫困的拉丁裔已经形成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孕育了大宪章的新教社群,反而成了少数族裔。这些都潜伏着可能激烈的冲突。因此《未来22世纪》假设美国在此错误下,因为缺乏欧洲传统社会中的凝聚力,而更早地陷阱社群冲突,并酿成了第二次南北战争。
战争一定有需要战争的理由,如果理由不存在,战争也不不存在。只有白痴,才会为了战争而战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