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科幻灵异 > 未来22世纪 > 第24章 中文网站的生态恶劣,对比书籍出版市场

第24章 中文网站的生态恶劣,对比书籍出版市场(2/2)

,只要愿意tí gòng,都可以自动结集;或者不反对作者自已的努力,甚至连作者自已都可以手工结集。所以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中文网站靠什么吸引网客读者及其阅读忠诚?靠网站宣传,还是作者的作品?

    中文文学网站的“点击,收入”数字,很有可能是游戏和古怪剧风险投资者的反方向宣传,将本来用来卖广告的投资中的一部分,用点击和作者收入的方式回馈。即作者的名义上不同来源的几笔收入,实际上是同一笔收入的不同名义。而且比任一笔单独的宣称数字都要少一点;因为还需要支付网站的成本。所以文学网站在目前而言,是一个枯竭的“市场”。所谓枯竭,不是它马上办不下去,而是它缺乏从市场中真正自生的收益,因此不可能“更大的投资,更大的努力,就得到更大的收益”。网站的投资者就算一时热情,投资许多“作者合作项目”,如果不是画饼充饥,就是烧钱没回报,总有烧完的时侯。所以问题回到中文网站的根本:以何为市场收入?

    对比处境也不好的平面出版行业,书籍也是一个枯竭的市场。表面上书籍xiāo shòutí gòng了硬收入;实际上它也存在着硬的成本,而且每批次的投资还不少。无论是出版商还是作者自已,xiāo shòu的渠道都有限。因此作者的大部头写得好坏,与它能不能得到出版商投资出版,再与书店是否愿意采购,并卖得出,是好长一条产业链中,各自完全独立的环节。这条漫长的路,不要说作者自已走不下去,就连出版商或者某种联营书店,独自都走不下去。知名作者如果真的受读者欢迎,(中国大部分作者的知名,实际上是党国宣传的政治赞助,这是另一条路,比如近来热门的******花千芳之流,倒也未必走不通),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出版商风险,但是出版商的日子仍然是不好过。

    因为所谓的知名,并不见得有多少真知,对读者的吸引力,与“知名度”不一定成正比,这是中国文化环境特色。而定单集中在这些知名作者的身上,就连易中天的作品也开始粗制滥造。用经济学的术语说,此路存在着边际。书店在前三十年里,早已经不能购书后再chū shòu,现在甚至是代销模式也不能生存,实体书店已经可以认为,退出了书的市场。作者一般缺乏出版的财力,更缺乏推销的渠道和财力。出版商如果不是fú wù于自费出版,投资某些作者的作品,也是一场风险投资,与自已个人喜欢已经关系不大;最重要的考量是书是否能够卖出来。将书的出版和xiāo shòu成本,与书可能带来的硬性收入,两者互相抵销;——对比网站,看似较低的网上发表(出版)和无xiāo shòu成本,与同样是“虚无”的网站收入;可以看到两者的处境,大同小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