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轨道电磁炮,星之门,美国霸权最终衰落(2/2)
加速度之内,发射轨道需要非常长。而且在早期,只能采用垂直发射时,人类工业力量无法实现足够高耸的发射塔。美国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首先尝试建制的垂直轨道电磁炮项目,因为意外事故断截,从二十千米高空,带着塔内各层的几千名工作人员,象超慢镜头般从高空坠落的悲惨境象,成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工程事故。几十年之后仍然是好莱坞灾难畅销片的热门题材。如同航天飞机的事故一般,令轨道电磁炮的尝试,停止了几十年。
中华社会的工程师,忽然发现青藏高原的地理条件,令它成为世界上最优良的轨道电磁炮地点。青藏高原被印度板块挤压的地壳,隆出海平面达十公里,而印度板块则因为被东亚板块压迫,沉入地幔二十公里。如果钻探时能够克服两个地壳衔接的岩层之间,每年大约一个厘米的相互位移,及其缝隙之间流动的岩浆的影响,就可以在地表下形成一下接近六十公里长的垂直管道,基本上就足够轨道电磁炮的长度了。这是一场与大陆漂移和火山岩浆求妥协的工程斗争,中华工程师最终取得了胜利。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性的轨道电磁炮,在接近珠穆朗玛峰的位置突出地面十公里,成为旅游,登山和航空者的巨大地标。塔楼上巨大的旋翼,不是为了拖起塔身,仅仅是为了平衡风力对塔身的扭曲,避免美国尤卡坦事故的悲惨断截。从岩浆涌现的炽热井底,到冰雪料峭的塔顶,垂直数十公里的参观,都给密封舱中的旅游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惊叹这一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也钦佩东亚工作人员在如此环境中的辛勤工作。
但是轨道电磁炮只能发射非生命载荷,它的加速度本身,可以杀死任何偷渡太空的乘客。如果用人体可以承受的10g重力加速度,发射塔需要高达200公里,这是技术上不能承受之重,————但毕竟比美国20世纪末的古典科幻作者想象的“太空电梯”来得实际,该技术幻想中的电磁需要上升36000公里,才能同达目的地的同步轨道。实际工程之中,加速度提高到100g以上,发射时间被压缩到十秒以外。真空发射管中的真空阀门在中央电脑控制下,依次在载荷通过前打开,然后重新关闭,以免空气的泄入,导致发射过程中与空气摩擦的巨大升温。但是被载荷压缩在管道前方的少量空气,仍然会形成威力巨大的炮音,因此发射塔前端也不得不造得如同古典大炮的炮管一般坚实。以超出第一宇宙速度冲出炮口的载舱,与空气撞击形成的炮音,让珠穆朗玛峰上,离开了密封观景室,带着氧气面罩观看发射的游客,也感到震耳欲聋。尽管他们的位置,远离发射塔十公里之遥。垂直升空的载舱尽管采取了最短路径,但是短短一两秒之间与空气的碰撞摩擦,仍然形成了弹头前方的高温高压。尖锐的弹头可以降低空气压缩的高温高压,但是让弹头能够承受发射条件,仍然是艰难的技术挑战。中华工程师从美国买来被放弃的活塞型设计:在弹头内窗放入降温挥发剂,弹头本身是一个逢压力向后压缩挥发剂的活塞,不易燃的挥发剂在压力形成的高温下气化,从预设的排气孔中向后喷出的同时,带走了前方的热量;向后压缩的弹头就象被弹簧缓冲器卸除了压力。既保存了弹头的可重复使用,也保护了戴舱不受损坏。
轨道电磁炮实现了物资载荷的有限升空,但是人类乘员的升空,就只能乘坐更为传统的航天器。轨道电磁炮改变的,只是太空员在太空中的物质gòng yīng条件。航天员升空成本的降低,得益于美国人首先发明的质能火箭,即所谓“同质异能素火箭”。当质能火箭与空天飞机结合,用空天飞机作为母机,搭载升空的质能火箭推进的载荷升空后,可以象普通飞机般升降的空天飞机和一次性使用的单级质能火箭结合,有效运载成本也被降低了三分之二,人类通过星宇的大门,终于被全面打开了。但是,地球大国的工程师们仍然希望,可以用轨道电磁炮,实现更廉价的升空条件。最终,美国与欧洲合作投资,与南阿拉伯联邦合作的于撒哈拉沙漠的,以水平加速的螺旋电磁炮,用水平发射的方式,将加速度降到了10g。载舱以接近水平的微小角度,离开地表曲线,进入太空。不久,中华与西伯利亚联邦,在哈撒克草原实现了类似的系统,随后,澳大利亚等国也通过水平技术,加入了轨道电磁炮的俱乐部。西太平洋海上联盟,就在海洋上,建造了第一个海上水平发射的直线电磁炮:深潜在海水中的浮塔起到了桥墩的作用,足够大和足够多的浮墩,tí gòng了媲美陆地的稳定程度,而且不受地震影响。海上联盟的成就,预兆着大国联盟在轨道战争最终失败后,地球国际主力洗牌的新格局:海洋国家变成了离岸浮城的“飘浮的主权体”,与传统大国平起平坐,共同加入新的地球国际同盟。
技术上初步克服地球引力后,近地太空站象雨后春笋般涌现,直到小行星带的矿业基地,与月球表面上gòng yīng航天基本资源(如水和空气)的工业基地,为太空开发tí gòng了越来越廉价的资源。大国殖民者第一次开始终生殖民于火星,水星,欧罗巴……,但是所有这些投入,似乎只是对大国同盟,争夺臆想中的“太空系战争中的战略优势”地位有利,看不到能够造福于地球经济世界的反馈,从而在地球各国之中,形成了对这种“宇宙军备竞赛”的强烈反对浪潮;太空新居民也同样对地球母国,试图返还开发成本的无限索偿,越来越感到厌烦。这些多边矛盾的堆积,没有导致臆想中的地球国际间大战的爆发,反而导致了美国为代表的地球大国联盟,与自称继承了美国独立真正精神之杰斐逊主义的太空新居民之间,如历史重演般上演了三次轨道战争。战争结果宣告了美国两次内战后的残存霸权的最终没落。中华等多国,联合调停了冲突多边,各国在中华共同体首都长安开始谈判,最终签下停战条约,并进一步形成了《长安条约》国际法体系。美国最终衰落相对的,中华国家成为地球世界的最强的单一主权体,尽管此时在共同体内“最强国”的意义,不会比古代“最富裕的一个省”,具备更多的政治意义。同时,代有星球殖民地利益的阿特弥斯联邦,和代表海洋主权国家利益的波塞冬同盟,也成为地球国际世界的新强权,纵横捭阖于各种商贸条约之中。
您认为,轨道电磁炮在技术上有可能实现吗?具备此工程潜力的国家,必须具备相对强的资源集中,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个潜在的选手呢?公海公海,就是不受主权保护的公地悲剧地,海洋主权化,意味着公海公地悲剧的结束,它是否也将是人类利益调整最优化的历史必然,将在某个时侯出现在人类进程之中。文中的“海洋利益共同体,波赛冬同盟”就是对其设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