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是啊!”朵朵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明白,功法肯定是公公留下的,她的公公是个奇人。
两人在院子里的小凳子上坐下,朵朵又想起刚才的话题:“我说的那个公安大学的学生,比你大一岁,刚好也在京城,你若是复学成功,真的一双璧人呢,要不就见一面吧?那小伙是我ài rén同事的儿子,一家人都挺好的。”
“王老师,不是我不想找对象,同学都当妈妈了呢。但是,我将来毕业肯定要留京城的,这些年,我也把父母坑苦了,我希望后半生能孝顺他们,补偿他们。”
“这不是问题,那小伙儿也想留京呢,他学习好,有可能留校。”
“那就依你吧。”佘老师说这话的时候,声音一下子就低了下来,脸颊还涌现可疑的红晕。
接下来一个月,佘老师经常来奇峰家里,于是,奇峰由每天一篇作文,变成了两篇,而且,还要背诵好多的古文,就算他记忆力好,一篇《核舟记》只需要一下午,就能将课文弄懂,还能背下译文、词语注释和课文,并写完课后作业,但他要在短短的一学期,背下来初中全部的古诗文,还有佘老师另外增加的,奇峰背得人生都暗淡了。
奇峰在背书声中,度过了六月份,中考剩不到一个月了,佘老师收到了北师大的回复,允许她复学,但要她在家好好复习,开学参加补考,若是大三的课程全部考过,就可以读大四,考不过,要把大三重读一遍。
佘老师也开始夜以继日地背书写作业,但她依然不忘给奇峰辅导,奇峰每天要背的书就更多了,除了古文,还有现代文学,但奇峰却在字里行间,发现了一种打动人心的东西,这东西令他陶醉,他开始爱上了语文课,再也不觉得背书是苦差事了。
看到不用催促,奇峰也能如饥似渴地阅读自己给她的书籍,遇到喜欢的,还自动去背诵,佘老师十分欣慰,开始找些kǎo shì题让奇峰练习,还给他讲解如何看出题目考察的方向,根绝这个如何组织应答的内容,奇峰开始了每天一份考卷的历程,刚开始觉得很难,后来,越来越轻松。
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中考预考的时间。
自从县里开始按升学率给下属的学校排队,所有的学校都使出了这一招,提前考一次,把成绩太差的先筛下去,不然,有的学生,所有的课程加起来,也才考个位数,实在太丢人了。
奇峰很淡定地上了考场,数理化完全没难度,他语文现在进步也很大,至少及格不成问题,政治课本,他能倒背如流,也不是事儿。
果然,成绩出来,语文因为作文跑题,才六十一,在全县排名第十,照这样的成绩,考进卓群中学没有问题。
卓群是个人名,抗日战争时中州中学的老师,他是个地下工作者,不幸被叛徒出卖,让敌人抓住杀害了。解放后,为了纪念他,把他曾经工作中学改成卓群中学。
卓群中学面向整个中州地区招生,每年六个班,三百人,而中州地区恢复高考后,每年都能考上好一千多的大学生,因此说,卓群中学比大学还难考。
也可以说,考进卓群中学,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校门。
去年,卓群中学有几十个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一流大学,几乎囊括了中洲地区考上八大院校的全部。
二中比小寨学校好得多,去年也没能考上一个卓群中学的,今年,除了奇峰,还有一个女生和奇峰成绩差不多,全体初中部的老师,都把目光聚集在他俩身上,希望今年能打个翻身仗。
就在奇峰成绩下来的第二天,佘老师给学校递交辞呈,她要回去办复学手续,临走,她给奇峰道:“你一定要好好学,两年后,我希望你能考到北大,到时候,我会去火车站接你。”
奇峰这阵子没少听北大清华的名字,知道那是全国排前两名的学校,他郑重地给佘老师保证:“我一定会尽力而为。”
佘老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