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7章 秘书监(2/2)

夫自当竭尽全力,但不知回京之后我们如何相见?”

    “这个马将军请放心”,蒋子文虽然自己心里没底,但他笃定王尚书肯定有办法,于是说道,“等将军回京之后,我会想办法到尊府和将军再聚的”。

    “那好”,马援拱手还礼,随即蒋子文便向他辞行,飘飘然离开了凉亭。

    亥四七等在大门内,看蒋子文出来,问道,“蒋爷,完事了?”

    “嗯”,蒋子文点点头,和亥四七一起右脚点地,双双飞起,窜出了太守府。

    跟在亥四七身侧,蒋子文好奇地问,“四七兄弟,你怎么识得去鬼门关的路?”

    “也不是我识得”,亥四七说道,“我们神兵司的兵卒走阳差的时候,头脑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们鬼门关的位置,就怕我们错过了进鬼门关的时辰”。

    哟呵!

    蒋子文大奇,莫不是鬼卒的脑袋里都被植入了导航系统?

    突然,蒋子文想到一个问题,问亥四七,“四七兄,我记得我到地府才一天多时间,马将军就已回到了陇西,莫不是阳间和阴间的时辰不一样?”

    亥四七咧嘴一笑,“蒋爷记性很好啊,不过,我听城隍爷说过,现在是太平盛世,地府的时辰跟阳间的一般长,如果是乱世的就不一样了”。

    “这是何故”,蒋子文扭头看着亥四七又问。

    “具体为何我也说不清”,亥四七答道,“大概是乱世死的人多,地府的时辰要比阳间的时辰快些”。

    “哦”,蒋子文应了一声,心里细细琢磨,以收受亡魂的速度作为地府时间的标准,似乎有那么一点道理。

    此时已近夜半,朗月当空,蒋子文和亥四七在月下飞驰,没有片影。

    一路上毫无人迹,临近鬼门关时,押着亡魂的鬼卒渐渐多了起来,这次鬼门关前没有马援的阻挡,亥四七带着蒋子文顺利过关。

    到了蒿里城,亥四七拿着王尚书手写的路条畅通无阻,两个人在六司的城门口握手作别,然后转身分别向神兵司和冥选司的城门走去。

    在蒋子文和亥四七飞出陇西太守府之后,马援在回廊里前后踱步,最后下定决心回到书房,点亮油灯,取出毛笔,蘸墨奋笔疾书。

    马援上疏建武皇帝刘秀,奏疏呈有四条,一是目前币制混乱,百姓使用不便,应恢复铸造前汉的五铢钱,统一全国的币制;二是丈量全国土地,给佃农和退伍士兵分配田地;三是对全国进行人口普查,梳理全国的家庭户数和人口数;四是设立秘书监,有偿征集天下藏书,充实太学书库。

    本来还有第五条,建议皇帝重新考虑太子一事,但马援考虑到这是皇帝家事,如果写在奏疏里,势必会遭人非议。

    次日,马援派军都尉带着他的奏章赴京。

    长途奔波了二日,军都尉来到了京都洛阳,马援的奏疏先呈到三公,由三公审议后呈报皇帝。

    当朝“三公”太尉、司徒和司空把马援的奏疏一合计,这驻外的将军不想着好好带兵打仗,手都伸到了内廷,这四条建言都被皇帝采纳的话,他们三公的脸往哪搁啊?

    但马援此时担任陇西太守之职,地方官员来的奏章也不好压着,于是太尉随手提起笔,在马援的奏疏上唰唰唰写了十几条批注,然后甩给边上侍立的御史,说道,“马太守的奏疏太乱,你以三公的名义重新誉写一份,其中第一条建言押后不议,把余下的三条写上,交由本官明天上朝的时候呈上去”。

    御史会意,马上拿过奏疏,重新抄写一份交给了三公。

    第二天,东汉朝堂,光武帝刘秀面南而坐,群臣北而侍之。

    太尉把马援的三条意见奏请皇帝御批,却不明说是马援上的奏疏,只说是三公商议的。

    刘秀看了奏疏之后,龙颜大悦,这三项举措正当其时,当即御批同意。

    是年,为东汉建武十五年。光武帝下令“度田”和人口普查,并设立秘书监,收集天下藏书。

    正文小贴士:“秘书”一词,正是起源于东汉初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