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周老师觉得这个昝字并不很像,就提醒校长道:“我也觉得有些牵强,这似乎不是个字。”
老校长很不高兴地瞪了周老师一眼:“你是学数学的,对咱们国家的古代文化了解不深,这种画中有字,字中藏画的表达方式,花样繁复,十分玄奥,你不懂别说话。”
周老师闹了个没脸,尴尬地闭上嘴巴。
校长问奇峰:“你有没有带你爷爷的东西?就是带这样昝字的。”
“有,我爷爷有个笔筒,我带来了。”奇峰只是想念爷爷,看那个笔筒小巧精致,就放到了书箱里。
“校长你等着,我拿给你看。”
“好!”
奇峰很快去而复返,拿出的笔筒却让校长大吃一惊,居然是个羊脂玉的,玉质温润洁白,毫无瑕疵,周老师不知道它的价值,只叹了一声:“好漂亮!”
老校长却是识货人,他越发相信奇峰的话。
因为卓群同志在那样的年代,能读那么多书,还能出国留学,家境一定不错,而且,他印象里的卓群老师,有时没有金钱意识,就像是不食人间烟火一般,很像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少爷。
笔筒上阴刻着一轮明月,还有个人物举头遥望,线条流畅,笔法圆融,在最底下,有一行小字“壬申年春赠弟星云”。
老校长一看这字,顿时就红了眼眶,喃喃道:“就是,就是,没有错,这字,不是卓老师的,还有谁?”
他猜想这是卓群同志准备留学时,给弟弟的纪念物品,人物图案蕴含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当时中国社会动荡,国家危难,卓群希望他这一去,弟弟和家人能平稳安康,哪怕维持这样有些窘迫的境地都行,千万别再恶化了。
但他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五年后,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大部,很快沦落在日寇铁蹄之下,尤其是家乡中州,成了鬼子统治的天下,卓群同志毅然举起右拳,宣誓加入了**,不久他就回到祖国,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
见校长哭的伤心,奇峰也深受感染,他忍不住伸手,抓着校长的手腕:“卓群同志真的是我大爷爷,对不?”
老校长还留着最后一丝理智,他问奇峰:“你说你见过他的影像,你能把那相片找到吗?”
“不行。”奇峰没法解释,只好说,“我试试看,能不能画出来。”
“你学过画画?”校长带着几分期待。
“没有!”
“唉!”校长和周老师同声叹息,若不是天赋超人,没学过画画的人,想要画出一幅人物肖像,何其难也。
“我试试。”奇峰原本没打算一笔一划地画,重现不过是极简单的小法术,但却没法永远保持,看到校长和周老师的样子,他忽然明白他俩的意思。
怎样才能把自己见过的大爷爷模样,永远留住呢?
从老校长那里出来,奇峰就眉头紧锁,懊丧自己为何没学过画画。
奇峰临铺的尚书勤,因为活泼热情,急公好义,被同学选为班长,他见奇峰一天都闷闷不乐的,就开导他:“你也是不小心才迟到了,别难过,今后注意就是。”
“我不是因为迟到的事儿,而是,而是,想让人帮我画张像。”
“嗨,我当什么事呢,这简单,我们村有个人在文化馆工作,他的画画的可好了,省里的大学都在调他去当老师呢。”
“真的?”
“真的,骗你做什么?还是他到我家,说了卓中的事儿,我才知道中州还有这样好的学校,我以为县中就是最好的了。”
“你能带我找他不?”
“能!”
奇峰第二天,就用了法术,把大爷爷的影像,固定在一本很旧的课本的扉页上,这本书的书页很薄,纸张脆弱,任谁看了,都感觉一阵大风都能将它吹破。
奇峰想借口这本书快破了,必须把大爷爷的画像画下来。
没想到那个画家一看画像,都有些傻眼“这是谁画的?绝品啊!”他竟然起了收藏这个小画像的心思。
奇峰十分尬尴:“这是我大爷爷,怎么能给你呢?”
“我给你复印件,拍成zhào piàn,放大,你可以悬挂在家里,那比这个结实耐用,行不?这画像,实在太好了,人物活灵活现,而且,这人物风度翩翩,仪态大方,十分的儒雅,实在是难得的一副人物画。”
风度什么的,是大爷爷生得好、气质好,这逼真,可是奇峰将闹海的印象用法术贴出来的,能假了吗?
(本章完)